2025年6月17日赤盈配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平壤。这已是这位军方核心人物三个月内的第三次朝鲜之行。朝鲜最高领导人张开双臂迎接,一句“我们的合作正在加深”的感叹,揭开了此次访问的特殊意义——就在当天,朝鲜宣布将向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增派6000名军事人员。
具体部署方案迅速浮出水面:1000名工兵将专注于扫除战区内致命的地雷隐患,而另外5000名军事建筑工人则将投身于基础设施的重建。绍伊古将此称为“兄弟般的援助”,其依据正是2024年6月19日普京与朝鲜最高领导人在平壤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这份条约中“一方受攻击,另一方即提供军事援助”的核心条款,在乌克兰突袭库尔斯克后,成为了朝鲜军事介入的法律基石。
绍伊古(资料图)
回望2024年8月6日乌克兰对库尔斯克发动的大规模突袭,战场形势一度危急。朝鲜军队随即进入该地区协同俄军作战。普京曾公开称赞并肩作战的朝鲜军人是“战友”与“英雄”。如今,俄朝双方更进一步,宣布将共同为在解放库尔斯克行动中牺牲的朝鲜士兵修建纪念碑。这不仅是对逝者的追思赤盈配资,更是对这份战时同盟关系的有力背书。
展开剩余62%此次6000人的增援,叠加此前已在俄境内部署的部队,使朝鲜成为俄乌战场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耐人寻味的是,绍伊古此行还着力推动两国交通线的全面恢复——计划重启中断三十多年的航线,并恢复铁路交通。这些举措显然超越了一般战事协作的范畴,指向更深远的战略绑定。
在朝鲜源源不断提供“人”的同时,普京以精妙的外交手腕布下全局之棋。面对特朗普在制裁问题上反复施加的压力,普京展现出高超的柔性应对:一方面频繁与特朗普通话释放缓和信号,另一方面在公开场合持续给予特朗普积极评价。这种策略成功将特朗普政府转化为牵制泽连斯基的关键变量。
普京(资料图)
更为精妙的是,普京在中东问题上玩了一出声东击西。当特朗普期待俄罗斯协助斡旋伊朗与以色列的紧张局势时,普京表面上做出姿态,实际却迅速完成撤侨,最终以“以色列不愿接受调解”轻描淡写推脱了责任。其战略重心始终未曾偏离乌克兰战场——6月17日朝鲜宣布增兵当天,俄军对乌克兰多地发动了大规模空袭。普京的意图已然清晰:利用中东分散西方注意力,在乌克兰战场全力推进。
面对俄朝的强势联动,欧洲的无力感正转化为实质性的战略困局。特朗普政府被中东泥潭牵制,难以向乌克兰提供足够支持。朝鲜士兵在库尔斯克州承担扫雷与重建任务,既是军事支援,也是对未来治理的现实铺垫。在俄媒曾传出的“未来目标指向乌克兰8个州”的谈判风声,已显露出俄罗斯更宏大的领土诉求蓝图。
普京(资料图)
俄朝战略协作的每一次升级,都在重构欧洲的安全认知。当朝鲜领导人挥手之间数千士兵西进,当普京以中东为烟幕在乌克兰战场落子如飞,欧洲猛然发觉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将外交柔性与战场硬度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对手。库尔斯克的雷区终将被清除,废墟上会重新立起建筑,而俄朝用士兵和条约共同浇筑的同盟基石赤盈配资,已在欧洲腹地投下浓重的战略阴影。
发布于:江苏省真牛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